
儿童玩具检验检测中的常见风险与建议!
玩具被誉为“儿童最亲密的伙伴”,然而,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玩具却时刻威胁着儿童的健康与安全。在儿童玩具产品质量检测中,主要存在哪些质量问题?又应如何防范?
消除缺陷,守护儿童安全
中国作为制造大国,其生产的玩具等儿童用品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欧洲市场上80%、美国市场上70%的玩具均来自中国。
若商品在设计或生产环节出现缺陷,应如何应对?自2007年8月27日至今,随着《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》《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》《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》的相继颁布与实施,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保护儿童健康、增强企业产品安全意识、完善政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。
国际社会同样如此。目前,包括美国、加拿大、欧盟、日本、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建立缺陷消费品召回制度,每年从市场召回大量存在缺陷的消费品,以保护消费者免受可能带来的伤害。
“无论是中国,还是欧盟、美国等发达国家,都高度重视儿童保护,对儿童玩具产品的质量监管均极为严格。”
儿童玩具检测常见风险与建议
与一般消费品不同,儿童玩具的使用对象在生理和行为上具有特殊性,表现为自我保护能力弱、生理特征与成人差异大、生长发育变化快、喜爱探索和认知新事物等。
“儿童使用玩具的过程本质上是探索和认识世界的过程,他们常不会如成人般按设计或预期方式使用。因此,在设计、生产等环节必须充分考虑特殊使用场景,防止对孩子造成产品伤害。”
儿童玩具检测中常见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机械物理安全性
主要表现为小零件脱落、刺伤或刮伤、窒息风险、缠绕、挤压伤、弹射伤害、坠落或砸伤、噪音危害、磁铁危害等。
“据统计和分析,机械物理伤害中,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易脱落的小零件,占比达30%至40%。”
什么是易脱落小零件?
纽扣、弹珠、小饰物、小配件等均属此类。这些小零件脱落后,极易被低龄儿童吞食或塞入鼻孔,导致异物吞咽甚至窒息的风险。若小零件带有磁性,一旦误吞还可能造成进一步伤害。
此前,欧盟曾对中国生产的某品牌磁石玩具发布消费者警告,因该玩具含磁性小零件或小球,若儿童误吞或吸入,可能导致窒息。
针对机械物理安全性,建议生产企业在制造阶段严格把控产品质量,精选生产材料。某些材料因自身特性,加工后易产生脱落风险,需格外留意。
二、燃烧安全性
儿童玩具中纺织品应用广泛,这类产品的燃烧安全性需特别关注。
主要问题包括:燃烧速度过快,导致儿童缺乏充足避险时间;PVC塑料薄膜燃烧速度不稳定且易产生化学液体;疏松的软体填充玩具燃烧过快;纺织品中积聚气泡;燃烧烟尘产生化学危害等。
对此建议:“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材料选择,还需慎用阻燃剂。许多企业为满足燃烧安全性要求会刻意添加阻燃剂,但部分阻燃剂存在化学慢性毒性,应避免顾此失彼。”
三、化学安全性
化学危害也是儿童玩具中常见的一类风险。玩具中的化学物质易通过唾液、汗液等迁移至儿童体内,危害健康。与物理伤害相比,化学危害往往呈慢性积累性,更易被忽视,但后果严重,轻则导致免疫力下降、精神不振,重则可损伤身体器官。
常见的有害化学物质包括特定元素(如砷、硒、锑、汞、铅、镉、铬、钡等)和特定化学化合物(如增塑剂、甲醛、禁用偶氮染料、双酚A、阻燃剂等)。此外,其他可致癌、致敏或致基因突变的化学物质也需严格管控。
针对该类风险,建议生产企业尤其注意所使用的油漆、软胶等原材料的来源,应选择专用材料供应商,杜绝使用非玩具材料进行生产。同时,外购配件时也需严格把关,并在全生产流程中严防污染。
四、电安全性
近年来,随着产品迭代及新样式、新技术的应用,电动类玩具愈发受到家长和儿童的欢迎,随之而来的用电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。
电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异常工作、电器强度不足、机械强度不够、结构缺陷等。可能导致四种危害:一是玩具过热引发烫伤或环境起火;二是电器强度不足导致短路、漏电甚至烧毁;三是机械强度不足降低产品安全性能;四是结构缺陷引起电池接反、短路及电池脱落等问题。
对此类风险,建议生产企业进行专业的电子线路安全设计,采购合格的电子元件,以预防可能造成的儿童伤害。
分享这个商品

儿童玩具检验检测中的常见风险与建议!
玩具被称作"少年儿童最亲密无间的小伙伴",殊不知,一些存有着安全风险的风险玩具却威协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安全。少年儿童玩具产品质量检测中关键存有什么产品质量难题?怎样避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