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验货| 电镀产品的检验标准及方法
一、膜厚检验
膜厚检测是电镀质量管控的首要环节,主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(X-RAY)进行测量。该设备通过发射X射线激发镀层原子,通过分析返回的荧光光谱能量强度来确定镀层厚度及成分组成。在实际操作中需特别注意:
-
设备校准管理:每日开机需执行波谱校准,每周必须进行金镍标准片标定,每月完成十字线光学校准,确保测量系统误差控制在±5%以内。
-
材料数据库建立:针对不同基材(如C19400铜合金、C7025磷青铜等)需建立独立测试档案,档案应包含基材成分(如Sn含量4%)、镀层结构(如Au/Ni/Cu)及厚度补偿系数。
-
测量规范:探头需垂直对准测试面,每个测量点应重复3次取平均值,对于异形端子需选取关键功能面(如接触区域)作为必测点。
二、附着力检验
镀层结合力是影响产品可靠性的核心指标,需采用组合检测方法:
-
折弯测试法:
-
选用与试样同厚度的无镀层铜片作为垫片
-
使用精度0.01mm的电子数显卡钳进行180°折弯
-
判定标准:折弯半径≤1mm时,镀层无龟裂、起皮现象;经50倍显微镜观察,镀层脱落面积≤5%
-
胶带测试法:
-
采用3M #600透明胶带,以2kg压力辊轮碾压3次
-
撕扯角度严格保持90±5°,速度控制在300mm/s
-
失效判定:胶带粘附面积≥10%镀层视为不合格
-
失效分析:
-
使用EDX能谱分析剥落面成分,判断失效界面(如Ni/Cu界面)
-
结合X-RAY测量残留镀层厚度,定位问题工序(如预镀镍厚度不足)
三、可焊性检验
焊接性能评估需模拟实际生产工艺条件:
-
直接浸锡法:
-
使用免清洗型松香基助焊剂(ROSH合规)
-
锡炉温度控制在235±2℃,浸入时间5±0.5s
-
验收标准:焊料爬升高度≥端子厚度2倍,润湿角≤35°
-
老化试验:
-
蒸汽老化条件:85℃/85%RH环境,持续16小时
-
老化后需进行3次焊接-解焊循环测试
-
特殊要求产品需通过J-STD-002B标准三级验收
四、外观检验
采用分级检验制度:
-
A级面(接触功能区):
-
50倍显微镜下无直径>20μm的颗粒
-
色差ΔE≤1.5(比对标准色板)
-
表面粗糙度Ra≤0.2μm
-
B级面(非功能区):
-
允许≤3处直径<50μm的麻点
-
轻微流痕长度≤1mm
-
非连续性轻微色差可接受
-
缺陷分类:
-
致命缺陷:露底、起泡、裂纹
-
主要缺陷:明显色差、异物粘附
-
次要缺陷:轻微划痕、水迹
五、包装检验
实施双重复核机制:
-
内包装:
-
防静电载带宽度公差±0.2mm
-
卷盘轴向跳动≤1mm
-
真空包装湿度指示卡显示≤10%RH
-
外包装:
-
瓦楞纸板边压强度≥7KN/m
-
堆码测试通过3层1.5m跌落
-
标签信息包含RoHS/REACH合规声明
六、盐雾试验
根据应用场景选择测试方法:
-
常规测试(NSS):
-
5%NaCl溶液,pH6.5-7.2
-
35±1℃恒温,沉降量1.5ml/80cm²/h
-
判定标准:96h无基材腐蚀
-
加速测试(CASS):
-
添加0.26g/L CuCl₂
-
50±1℃测试温度
-
验收要求:8h相当于NSS 96h效果
-
失效判定:
-
镀金件:腐蚀面积≤0.1%
-
镀锡件:变色面积≤5%
-
出现红锈即为不合格
特殊测试要求
-
孔隙率测试:
-
金镀层采用硝酸蒸气法(25μm滤纸)
-
钯镍镀层使用凝胶电解法(0.5V电压)
-
验收标准:孔隙密度≤5个/cm²
-
环境可靠性:
-
高温高湿:85℃/85%RH/1000h
-
温度循环:-40℃~125℃/100次
-
硫化物测试:按ASTM B809标准执行
分享这个商品

验货| 电镀产品的检验标准及方法
通常电镀产品的检验项为:膜厚(thickness),附着力(adhesion),可焊性(solder ability),外观(appearance),包装(package),盐雾试验(salt spray test)。对于图纸有特别要求的产品,有孔隙率测试(30U”)金使用硝酸蒸气法,镀钯镍产品(使用凝胶电解法)或其它环境测试。